产品描述
外观质量检测
4.3.1 钢材表面不应有裂纹、折叠、夹层,钢材端边或断口处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
4.3.2 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伤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1/2。
4.3.3 焊缝外观质量的目视检测应在焊缝清理完毕后进行,焊缝及焊缝附近区域不得有焊渣及飞溅物。焊缝焊后目视检测的内容应包括焊缝外观质量、焊缝尺寸,其外观质量及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的有关规定。
4.3.4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螺栓丝扣外露应为2扣~3扣,其中允许有10%的螺栓丝扣外露1扣或4扣;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未拧掉梅花头的螺栓数不宜多于该节点总螺栓数的5%。
4.3.5 涂层不应有漏涂,表面不应存在脱皮、泛锈、龟裂和起泡等缺陷,不应出现裂缝,涂层应均匀、无明显皱皮、流坠、乳突、针眼和气泡等,涂层与钢基材之间和各涂层之间应粘结牢固,无空鼓、脱层、明显凹陷、粉化松散和浮浆等缺陷。
变形检测技术
9.3.1 应以设置辅助基准线的方法,测量结构或构件的变形;对变截面构件和有预起拱的结构或构件,尚应考虑其初始位置的影响。
9.3.2 测量尺寸不大于6m的钢构件变形,可用拉线、吊线锤的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构件弯曲变形时,从构件两端拉紧一根细钢丝或细线,然后测量跨中位置构件与拉线之间的距离,该数值即是构件的变形。
2 测量构件的垂直度时,从构件上端吊*锤直至构件下端,当线锤处于静止状态后,测量吊锤中心与构件下端的距离,该数值即是构件的*侧向水平位移。
9.3.3 测量跨度大于6m的钢构件挠度,宜采用全站仪或水准仪,并按下列方法进行检测:
1 钢构件挠度观测点应沿构件的轴线或边线布设,每一构件不得少于3点;
2 将全站仪或水准仪测得的两端和跨中的读数相比较,可求得构件的跨中挠度;
3 钢网架结构总拼完成及屋面工程完成后的挠度值检测,对跨度24m及以下钢网架结构测量下弦*一点;对跨度24m以上钢网架结构测量下弦*一点及各向下弦跨度的四等分点。
9.3.4 尺寸大于6m的钢构件垂直度、侧向弯曲矢高以及钢结构整体垂直度与整体平面弯曲宜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检测。可用计算测点间的相对位置差的方法来计算垂直度或弯曲度,也可采用通过仪器引出基准线,放置量尺直接读取数值的方法。
9.3.5 当测量结构或构件垂直度时,仪器应架设在与倾斜方向成正交的方向线上,且宜距被测目标(1~2)倍目标高度的位置。
9.3.6 钢构件、钢结构安装主体垂直度检测,应测量钢构件、钢结构安装主体**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与高差,并分别计算垂直度及倾斜方向。
9.3.7 当用全站仪检测,且现场光线不佳、起灰尘、有振动时,应用其他仪器对全站仪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判断。
钢材厚度检测步骤
10.3.1 在对钢结构钢材厚度进行检测前,应清除表面油漆层、氧化皮、锈蚀等,并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
10.3.2 检测前应预设声速,并应用随机标准块对仪器进行校准,经校准后方可进行测试。
10.3.3 将耦合剂涂于被测处,耦合剂可用机油、化学浆糊等。在测量小直径管壁厚度或工件表面较粗糙时,可选用粘度较大的甘油。
10.3.4 将探头与被测构件耦合即可测量,接触耦合时间宜保持1s~2s。在同一位置宜将探头转过90°后作二次测量,取二次的平均值作为该部位的代表值。在测量管材壁厚时,宜使探头中间的隔声层与管子轴线平行。
10.3.5 测厚仪使用完毕后,应擦去探头及仪器上的耦合剂和污垢,保持仪器的清洁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