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建(构)筑物类型
3.1.1 建筑物类型包括:砌体房屋;底部框架房屋;内框架房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或筒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或筒体)结构;钢框架结构;钢框架-支撑结构;砖柱排架结构厂房;钢、钢筋混凝土柱排架结构厂房;排架结构空旷房屋;木结构房屋;土、石结构房屋。
3.1.2 构筑物类型包括:烟囱、水塔。
3.2 建(构)筑物破坏等级划分原则
以承重构件的破坏程度为主,兼顾非承重构件的破坏程度,并考虑修复的难易和功能丧失程度的高低为划分原则。
3.3 建(构)筑物破坏等级划分步骤
按照下列步骤划分建(构)筑物破坏等级:
a) 将建(构)筑物按结构类型分类;
b) 区分建(构)筑物的承重构件和非承重构件,分别评定它们的破坏程度;
c) 综合各个构件的破坏程度、修复的难易程度和结构使用功能的丧失程度,评定建(构)筑物的破坏等级。
3.4 建(构)筑物破坏等级划分基本标准
3.4.1 Ⅰ级:基本完好。
3.4.2 Ⅱ级:轻微破坏。
3.4.3 Ⅲ级:中等破坏。
3.4.4 Ⅳ级:严重破坏。
3.4.5 Ⅴ级:毁坏。
3.5 破坏数量用语含义
3.5.1 个别:宜取10%以下。
3.5.2 部分:宜取10%~50%之间。
3.5.3 多数:宜取50%以上。
3.6 破坏程度用语含义
3.6.1 细微裂缝
由地震引起的肉眼能够看得清楚的裂缝,对砌体墙和柱,一般发生在灰缝或抹灰层表面上。对混凝土构件,一般发生在表面上。
3.6.2 轻微裂缝
混凝土构件裂缝宽不大于0.5 mm,砌体构件裂缝宽不大于1.5 mm。这种裂缝对构件的承载能力无明显影响。
3.6.3 明显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上,裂缝宽大于0.5 mm,表层脱落,裂缝已深入到内层,钢筋已外露。在砌体墙上,裂缝宽大于1.5 mm,砌体已濒临断裂或裂缝几乎贯通墙厚。
3.6.4 严重裂缝
在混凝土构件上,裂缝宽大于1.0 mm,钢筋明显外露,表层严重脱落,裂缝已深入到内层或贯通。
在砌体墙上,裂缝宽大于3.0 mm,砌体断裂或裂缝已贯通到墙厚。
3.6.5 濒临倒塌
结构中各构件已失去承载能力,处于一触即塌的状态。钢筋混凝土构件破坏处的混凝土已酥碎,钢筋严重弯曲,产生了较大的变形;砌体墙产生了多道明显的贯通裂缝,近于酥散状态;砌体柱受压区的砌块酥碎脱落,或柱体断裂。

http://zjygc66.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