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变形监测、房屋安全检测鉴定的定义:
房屋建筑变形监测、房屋安全检测鉴定是指对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建筑基坑或一定范围内的岩体及土体的位移、沉降、倾斜、挠度、裂缝和相关影响因素(如地下水、温度、应力应变等)进行监 测,并提供变形分析预报的过程。是利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 项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在精密工程测量中,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 梁、建筑物、边坡、和地铁等。
房屋建筑变形监测、房屋安全检测鉴定的内容和作用:
房屋建筑变形监测、房屋安全检测鉴定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和地基情况决定。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主要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及裂缝观测,这些内容称为外部观测。为了了解建筑 物(如大坝)内部结构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常称为内部观测,在进屋建筑变形监测、房屋安全检测鉴定数据处理时,特别是对变形原因做物理 解释时,必须将内、外观测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房屋建筑变形监测、房屋安全检测鉴定的首要目的是要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实际性状,科学、准确、及时的分析和预报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状况,对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管理较为重要。 房屋建筑变形监测、房屋安全检测鉴定涉及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水文、结构力学、地球物理、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它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并正向边缘学科的方向发展。
房屋建筑变形监测、房屋安全检测鉴定的意义:
房屋建筑变形监测、房屋安全检测鉴定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掌握变形体的稳定性,为安全运行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根本的理解变形的机理,提高工程设计的理论,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工程建设在各地展开,更多的造型奇特、规模庞大的建筑物出现在世界各地。由于设计上、施工质量等方面的缺陷,导致工程 建筑物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发生变形,如果变形**出极限,就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甚至发生坍塌等事故。由于房屋建筑变形监测、房屋安全检测鉴定能够为判断工程建筑物的安全性提供必要的信 息,使得房屋建筑变形监测、房屋安全检测鉴定的意义更加重要。
房屋建筑变形监测、房屋安全检测鉴定设备
序 名 称 规格型
1 水准仪 NA2
2 经纬仪 THEO010B
3 桩基动测仪(低) PIT
4 桩基动测仪(高) PDA
5 桩基静载测试仪 RS-JYB
6 千斤顶测力系统 QF-100*1
7 千斤顶测力系统 QF-200*1
8 千斤顶测力系统 QF-320*4
9 频率计 ZXY-2
10 钢尺沉降仪 SWJ-90
11 数据采集仪 TDS-303
12 标准应变模拟仪 BD-03
13 测斜仪 GN-103A
14 数据采集仪 RX-8A
16 压式传感器
16 电测水位计

房屋完损状况安全检测:
检测用途:通过检查房屋结构、装修和设备的完损状况,确定房屋等级,主要适用于房屋评估、房屋管理等需要确定完损程度的房屋。
检测项目:检查房屋结构、装修和设备的完损状况,确定房屋完损等级。适用范围 房屋评估、房屋管理等需要确定房屋完损程度的房屋。检测内容及过程
主要检测参数有:倾斜、沉降、裂缝、地基基础、砌体结构构件、木结构构件、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结构构件等,各参数的检测一般为现场检测。
非现场检测项目有:
a.混凝土结构构件检测中,混凝土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b.钢结构构件检测中,钢材抗拉强度试验法检测钢材试件抗拉强度,钢材弯曲强度试验方法检测钢材试件弯曲变形能力。
c.木结构构件检测中,木材顺纹抗压、抗拉、抗剪强度试验,木材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试验,木材横纹抗压强度试验。检测过程:
(1)调查房屋的使用历史和结构体系。
(2)测量房屋的倾斜和不均匀沉降情况。
(3)采用文字、图纸、照片或录像等方法,记录房屋建筑构件、装修和设备的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
(4)分析房屋损坏原因。
(5)综合评定房屋完损等级。
在检测时,发现房屋有危险迹象,必须通知委托人及时进屋安全检测,发现房屋有危险点,必须通 通过对,建立和完善房屋质量档案,评价房屋质量的过程。适用范围 保护建筑等需要进行全面检测的房屋。检测内容及过程主要检测参数有: 倾斜、沉降、裂缝、地基基础、砌体结构构件、木结构构件、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结构构件等,各参数的检测一般为现场检测。
非现场检测项目有:a.混凝土结构构件检测中,混凝土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b.钢结构构件检测中,钢材抗拉强度试验法检测钢材试件抗拉强度,钢材弯曲强度试验方法检测钢材试件弯曲变形能力。
c.木结构构件检测中,木材顺纹抗压、抗拉、抗剪强度试验,木材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试验,木材横纹抗压强度试验。
房屋其它类型检测检测用途:该检测主要适用于火灾、化学、高温高压、耐久性不良的建筑物检测。化学、高温高压损伤房屋结构构件受侵蚀性化学介质的侵害或高温高压作用下所产生结构损伤的检测。

房屋其它类型检测
化学、高温高压损伤:房屋结构构件受侵蚀性化学介质的侵害或高温高压作用下所产生结构损伤的检测。
检测内容:1、调查房屋使用和环境情况,确定受损构件的材料组成。
2、对受损构件的损坏部位进行取样,测试其化学成份,确定结构构件的受损范围和受损深度、截面削弱等。
3、确定结构力学模型,进行结构承载力验算,确定结构安全度,提出处理建议。
耐久性不良:因采用建筑材料耐久性不良,而引起房屋结构构件异常损坏的检测。
检测内容:1、检查确定受损结构构件的材料组成。
2、对结构构件出现的变形或裂缝进行初步分析,必要时应对损坏部位取样,进行微观测试分析。
3、根据对结构构件组成材料的微观测试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损坏原因。
4、确定结构力学模型,进行结构承载力验算,确定结构安全度,提出处理建议。
火灾损坏、房屋遭受火灾后,其结构构件损坏范围、程度及残余抗力的检测。

下面以受检房屋仓库为例,目前拟定改造为商务场所。原结构是四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平面为矩形,东西方向52.7m,南北方向29.9m,单层建筑面积1575m2。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柱距均为6m。一层原层高为5.5m,使用后期在一层内部标高2.8m处进行插层,形成层高分别为2.8m和2.7m的两层,新增的插层结构面积为1072平方米。一层用作办公室和监控中心,插层用作办公室和职工宿舍。一层和插层的建筑布置见附图1
此房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后期在其一层内部增加插层,插层采用钢梁、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形式。组合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压型钢板多处出现明显的变形。为保证楼板的结构安全,要求房屋质量检测站对插层楼板进行检测,分析损伤原因,评估楼板的安全性,为后续处理提供技术依据。
本次检测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1)组合楼板建筑、结构图纸复核;
(2)组合楼板完损状况检测;
(3)施工质量检测,包括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混凝土厚度、压型钢板尺寸、组合楼板的构造措施等;
(4)组合楼板承载力验算;
(5)安全性评估;
(6)提出后续处理建议。
经现场调查,建筑、结构布置复核和构件尺寸测量是需要检测时进行复核的,原结构的柱距、插层结构主梁和次梁以及压型钢板的位置和方向与施工方案相符。压型钢板完全替代正弯矩受拉钢筋,组合楼板内无顺板肋方向布置的钢筋,板面也没有布置抗裂钢筋。
现场调查组合楼板的完损状况。主要损伤是混凝土开裂和压型钢板变形。
组合楼板板面混凝土出现多条裂缝,大部缝位于主梁附近,顺主梁方向发展,少部缝位于压型钢板支座附近,也即顺次梁方向发展。裂缝长度大多约为6m,实测裂缝宽度集中在1.0mm~2.0mm。凿开裂缝,查看裂缝深度,裂缝延伸到板底。压型钢板多处出现明显变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无临时支撑,且施工方未对压型钢板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手推车在压型钢板上行走时,导致压型钢板出现大面积明显变形,包括压型钢板局部变形和楼板整体变形。9~10/F~G轴压型钢板下挠60mm,变形**过规范允许值,挠度允许值为11.1mm(取跨度l/和20mm的较小值);压型钢板与相邻钢板脱开,压型钢板下方增加钢梁对其提供支撑,该钢梁不能有效地起到加固效果,仅是起到承托作用。
根据《组合楼板设计与施工规范》(CE273-2010)检查组合楼板的构造措施和施工工艺。组合楼板多处存在构造和施工缺陷,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具体如下:
(1)组合楼板厚度达不到要求。
为了保证组合楼板的整体性和耐火性能,组合楼板总厚度不应小于90mm,压型钢板肋**部以上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50mm。本工程组合楼板的总厚度实测值为80mm,板肋**部以上混凝土厚度实测值为35mm,均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2)组合楼板支座处和板面未配置防裂构造钢筋。
组合楼板支座处构造钢筋及板面温度钢筋配置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GB50010-2010规定,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本工程组合楼板板面未配置构造钢筋,因此板面混凝土开裂较多。
(3)公母肋扣合处无有效的连接措施。
压型钢板公母肋扣合处应采用有效的机械连接固定;当采用自攻螺丝或拉铆钉固定时,固定间距不宜大于500mm。可见,本工程压型钢板公母肋之间无机械连接固定,压型钢板出现较大变形后与相邻钢板脱开,组合楼板的整体性较差。
(4)采用火焰切割压型钢板。
楼承板开洞或切割,宜采用等离子切割压型钢板,不得采用火焰切割。火焰切割会损伤压型钢板的表面镀锌层,降低组合楼板的耐久性。可见施工中采用火焰切割压型钢板。
(5)浇混凝土时未对压型钢板采取有效的保护。
浇筑混凝土前,在人员、小车走动较频繁的楼承板区域应铺设脚手板。本工程由于未对压型钢板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且未设置临时支撑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手推车行走时压型钢板出现大面积变形。
本工程组合楼板的受力性能在理论计算上能够满足要求,也即在施工操作规范、材料未受损伤、楼板构造措施得当、楼板整体性较好的前提下能够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但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浇筑混凝土时未在压型钢板上铺设脚手板,且压型钢板公母肋之间没有可靠的机械连接固定,导致组合楼板在施工过程中仅在施工荷载和自重作用下就已经出现很大的挠曲变形,压型钢板多处出现较大的扭曲变形。这种情况下组合楼板不能够保证安全使用。挠度变形较大的区域,例如9~10/E~F区域组合楼板挠度达到60mm,如果压型钢板的两端在钢梁上锚固牢靠,压型钢板在荷载作用下没有出现滑移,则相应于这样的大变形,压型钢板已经达到抗拉屈服强度,不能承受后续使用阶段增加的装修荷载和楼面活荷载,也即承载力不能满足活荷载3.0kN/m2的要求。
根据组合楼板现状以及检测和计算结果,特提出如下建议:
(1)对损伤较大区域的组合楼板进行加固,部分挠曲较大区域建议重新铺设。
(2)后续使用过程中加强对楼板变形的观察。
(3)结构加固建议委托专业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以保证组合楼板今后的使用安全性。
组合楼板对施工而言虽是一种施工工艺的改进,对在施工环节中把握好施工质量,特别是在组合楼板构造措施部位,一旦处理不当,维修和返工成本较高,也给后续使用带来安全隐患。严把质量关,做好建设工程的“工匠”,才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基石。
-/gjdgeg/-
http://zjygc66.b2b168.com